首页 > 品观寻度

高原供氧旅游潜力巨大,尚需合力打造闭环模式

中华镜界 2024-12-30T16:07:38

近年来,西藏旅游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5516.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1.46亿元。随着制供氧技术的不断发展,供氧旅游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不仅能有效缓解游客对高反的担忧,让更多人敢于前往西藏旅游,还能为游客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西藏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当地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随着西藏供氧旅游市场潜力的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藏布局。然而,目前西藏旅游供氧市场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品线单一的问题。多数企业只能提供有限的几种供氧产品,无法满足游客在旅游全程中的多样化需求。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合作,尚未形成完整的、覆盖旅游全程的供氧闭环。

为推动西藏供氧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充分释放其巨大潜力,近期,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高原供氧保障产业科技服务团在京举办以“制供氧技术进步促进高原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专家咨询会,组织制氧、医学、航空、旅游等领域的专家与企业展开跨学科、跨专业的产学研交流,分析供氧旅游存在的技术、标准、监管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d6a65ab70383cb83c08388c312923c95_副本

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高原供氧保障产业科技服务团专家咨询会现场

中国科协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科协学会部张晋香部长认为,目前,供氧旅游“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厘米”的问题并存。例如,在拉萨贡嘎机场,虽然立有大幅的共享氧气广告,宣传便携供氧设备,但实际上机场并没有开通租赁点,游客需要到市区才能租到,这属于“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再如,高原吸氧用的医用鼻导管和氧气面罩舒适度、美观度都不高,游客会觉得鼻子难受,极大影响用氧体验,属于“最后一厘米”的创新没有跟上,亟需研发适用高原日常吸氧的舒适吸氧终端。

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宁副局长认为,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外,氧气应该成为西藏旅游的“第七要素”。就拿面向游客使用的吸氧管来说,未来不但应该舒适高效,更要美观时尚,展现出高原“范儿”,像科幻电影一样“酷”。

IMG_6718

科幻影片《沙丘2》剧照中未来世界的人物佩戴着科技感十足的吸氧管

与会专家呼吁,高原供氧旅游相关的政产学研、大中小企业形成合力。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市场监管;高校和科研机构应针对构建高效供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加大研发力度,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大型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整合资源,互利共赢,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会议议定,筹备成立高原供氧保障产业协同创新组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各方携手合作,打通旅游供氧链条,从机场、车站等游客进入西藏的第一站开始,到旅游景区、酒店、交通工具等各个环节,形成便捷、高效的供氧服务体系,共同做大供氧旅游市场这个“蛋糕”,让更多游客受益,推动西藏旅游产业迈向新的高峰。

( 责任编辑 :王麒龙 )